《归藏赤血传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重生小说网chongsheng520.com
一秒记住♂.{一^六,八^看,书^首^发}♂手机用户输入地址:♂m♂.♂♂♂♂.♂co3
张无寿追石癸至瓮口山以南的原野,两军大战。.石癸逃奔至此手中已不足三万骑,但见乞活军比他的军队还多,这才知道乞活军不下四万之众,而瓮口山的赵军只有五千步卒把守山口,也不能来援。望着遍野的乞活军,石癸狠心一战。
乞活军此次长途奔袭,其兵轻装而来,多不着甲,与赵骑冲突,悍不畏死,马槊对刺,往往同归于尽。战了半个时辰,两边已各自折损五千人马。
如此损耗,石癸自知难敌,但又被乞活军咬住,不敢自溃。
石隼也知情势不妙,对石癸道:“兄长可领兵先走,小弟在此抵挡。”
石癸虽难忍,但仍硬起心肠,率一万骑逃奔颖口。石隼命人擎起“石”字帅旗,他戴上兄长的头盔,指挥赵军抵挡。
因石隼与石癸长得相像,乞活军望见他还道是石癸,将抵挡的赵军团团围住,不断与之厮杀。
淝水西岸,桓温留下部将龚护清扫战场,看守辎重,大军向北急趋寿春。以桓熙骑兵为先锋,突袭赵军营寨。
桓熙骑兵踏破赵军营垒外围,却被堑壕、拒马之后的弓弩手击退。桓熙不以力相搏,转而截断赵军退路,一面等待后军前来。
赵军营寨中有一万守卒,未料晋军骑兵来袭,营垒虽坚,但见西去之路被断,急派快马突出营去报与呼延突,请他速速来援。
呼延突以一万步卒围寿春城,自领五千骑守在晋军浮桥以西。守了许久,未听到石癸获胜的消息,却被营寨快马来报:“大营被晋军所攻,请司马速速救援!”
呼延突问:“晋军多少人马?”
快马道:“有数千骑兵,恐大军在后。”
呼延突听了大吃一惊,又问:“石帅何在?”
快马道:“并无消息。”
呼延突脑筋急转,说道:“你速去回禀,待我聚齐人马,即刻回师去救!”又命亲兵传令各军收拢人马。
快马谢过,急急回去禀报。
呼延突聚拢围城的人马,却不去救援营寨,反率军撤往瓮口山。
桓温的大军赶至赵军营寨时,日已西斜,他命大将分头攻击敌营。桓冲、黄进攻正南,桓云守正北以防呼延突,杜云攻正西,桓熙策应西面与北面。
杜云之前一战,牺牲了陈虎,还折损了五千人马,伤者也有数千,自觉惨重无比。如今又领着一万兵卒在赵营西面摆好阵势,只等敌军从此突围,也好以逸待劳。
不久,一匹快马传令而来,言道:“南面我军已突破营垒,辅国有命,令将军即刻进攻。”
杜云拱手道:“杜某领命!”
看着那骑拍马而去,他叹了口气,回头来,命萧南进攻敌营。望着众将士着甲远去的背影,杜云心中泛起一丝不舍。
然而出乎意料,攻了不久,萧南便突破营垒,杜云赶忙领着牛山随之杀了进去。
原来赵军见南边营垒被攻破,并不往西突围,而是往北逃窜,想与呼延突合兵一处。赵军也不傻,他们只有步卒,若是离开了营垒,又无骑兵的护卫,怕是难逃一死。
北面,桓云的军队因要提防呼延突,所以只派了一小支步卒随同桓熙杀入赵营。
赵营中,桓熙正骑着马与赵军厮杀,刚以长枪刺死一名赵兵,忽然马失前蹄,踩进一个陷马坑中。桓熙滚落马下,那马腿被伤,已用不得了。
几名亲兵见状忙拍马来助,却听得呼啸声起,数十敌兵跟着包围过来。难得有晋军将领落马,所谓“擒贼先擒王”,杀掉此将于突围大为有利,赵军又岂会错过?
一名赵兵正张弓搭箭要射向桓熙,箭犹在弦上,却不知哪里一箭射来,自己反栽倒在地。而远处,杜云左手擒着弓,右手从箭囊中抽出一支箭来,又瞄准另一赵兵射去。部将牛三发一声喊,挥着斧头,领兵杀向围困桓熙的赵军。
杜云背起弓,右手拔出破月刀来,也赶将上去。
一名敌兵被牛山利斧一劈,顿时颅骨破裂,哼都没哼一声就见了阎王。这些赵兵乃石癸的本部人马,多为北方勇悍之士,却也惊于牛山之凶猛。然而等杜云杀至,他们才知什么叫作煞星。
杜云左手抓住一名赵兵衣甲,提起来,甩将出去,如同扔一个稻草人。右手重刀一挥,能斩破敌兵胸甲,摧折肋骨。脚下一踢,能将人脏腑踢破。
敌兵本就难近杜云的身,即便靠近也受不住他一击,且杜云身着重甲,普通的刀枪奈何不得。
杜云与牛山逞横,不久即杀散敌兵。
桓熙也惊于杜云武力,翻上亲兵的一匹战马,朝杜云拱了拱手,拨马而去。
赵军终未等到呼延突来援,拼死突围之下几被全歼,只少数人逃出生天。桓温遣桓熙追击残敌,鸠占鹊巢,就以此地安置大军,另派出斥候探察敌军动静。
月光之下,白衣骑士依旧在与被围的赵军厮杀,直至天明,石隼的一万余赵军尽没。乞活军战士将石隼活捉,缚了,推到张无寿面前。
张无寿摘了他的头盔,看了看,皱眉问道:“你是石癸?”
石隼仰天而笑,瞪着张无寿道:“吾乃石隼,家兄此刻早已北渡淮水!”
张无寿也不发怒,依旧给他戴好头盔,又塞住他的嘴,对手下亲兵道:“将他押至瓮口山之山口,就言他是石癸,命赵军出降。”
乞活军围住山口,将石隼和俘虏的赵军推出阵前,一骑前去传话。等传话的回来,他说道:“赵军未见符节,不降。”
乞活军将领樊无期道:“什么符节?托词而已,将俘虏于阵前一一斩首,只留石隼!”
赵军守兵望见自己人被乞活军当面斩首,不禁胆寒。
樊无期命士卒披了赵军的重甲,进攻山口。
见乞活军来攻,赵军守将对众人道:“乞活军不留活口,降者必死,现在谷中粮草充足,坚守待援犹可存!”命令士兵拼死抵挡。众人皆不敢降,凭险死守。
山口以石木垒成关隘,有三道寨门,隘口上又砌有女墙,山岩陡峭易守难攻。寿春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,这瓮口山也就常用于囤积粮草,关隘早已有之,只不过历次战争层层加建,使其更为险要。
乞活军身穿三层重甲,抱薪置于寨门下,想以火攻。关隘上的赵兵以强弩射之,也不能透甲而入。以檑木滚石扔下去,才将门下的乞活军砸死。
乞活军忘死堆起柴草,投以火把,在门前燃起大火。却见关隘上泼下水来,将火浇灭,原来为防火攻,隘口旁的山坡上早筑有水池,引山泉入池中,赵兵可以提水来救。
乞活军见了,苦无良策,又无攻城器具,只得暂时收兵。
樊无期将此事禀报张无寿,张无寿道:“桓温言有小道可以上山,你速派人去搜索。”
樊无期得令而去。
不久斥候来报:“发现大队赵军从东而来,将旗上有‘呼延’二字。”
张无寿道:“传令李农率五千骑于道旁树林中伏击。”
斥候传令而去。
呼延突急急赶路,因大量步卒而行得慢了。已近瓮口山,前边斥候来报:“将军,瓮口山前有许多乞活军,数不胜数。”
呼延突听了,这才想明白:“原来晋军勾连乞活军来战,难怪我大军不敌。”又问:“发现晋军否?”
斥候道:“并未见到晋军。”
呼延突道:“我军何在啊?”
斥候道:“这……也未见到我军,不过那山口关隘上依旧是我军旗帜。”
呼延突犹豫不决,不知石癸大军是已退往颖口,还是在路上,若自己不救瓮口山,比主将还先撤回颖口,岂不是大罪?
裨将常殊见呼延突神情犹疑,问道:“乞活军定是在攻关隘,司马何不相救?”
呼延突道:“某担心主帅已退至颖口,而我孤军难敌。.”
常殊道:“将军该救瓮口山,胜了自然好,不胜退去颖口便是,若石征南尚未退至颖口,也不会因此而怪罪司马。”
呼延突想想也是,于是率军前去救援瓮口山。途经一片树林,骑兵已经过去,忽然从林中杀出乞活军来,攻击赵军步卒。
呼延突得后军来报:“步卒遭乞活军伏击。”
呼延突大惊,望望前边山林,只觉风声鹤唳,不顾后军死活,急忙领兵奔往颖口。
击退赵军,李农回到瓮口山前,回禀张无寿:“都督,赵军已撤退,该往颖口而去,现俘虏百余人,不如放他们入关隘中去。”张无寿自称大晋豫州都督。
张无寿听了,淡然一笑,说道:“此计甚好,就依你所言去办吧。”
李农道:“得令。”
李农将三十名赵军俘虏带到关隘前,对他们说道:“放尔等入关去,告诉守军趁早出降可免一死。”
三十名赵军俘虏被阵前释放,逃至关前,朝关上的赵军求救。关上的赵兵垂下一条绳梯,命他们逐一上来。俘虏上到关上即被搜身,搜出赵军“石”字帅旗,却是李农让俘虏交给守将的。守军将他们一一押至关内圈管,又将所搜旗帜交与守将。
守将看了帅旗,才敢确认石癸真败,却不知乞活军所俘的是否乃石癸本人,抑或石隼。他亲自审问放回的俘虏,以辨别其中是否藏有乞活军。
守将问一个瘦削俘虏道:“你是谁人部下?”
俘虏道:“启禀将军,我乃左军呼延司马部下。”
守将问道:“呼延司马何在?”
俘虏道:“我军来救瓮口山,于山前树林遭乞活军伏击,呼延司马已退兵而去,敌酋言司马已逃往颖口。”
守将问:“敌酋为何放了你等?”
俘虏道:“敌酋让我等传话,守军出降可免一死。”
守将心道:“哼,敌酋想动摇我军心。”又问了俘虏所属的长官姓名、乡里、家人,仔细辨别。确认无乞活军掺杂在内才将他们释放,命其搬运箭矢檑木。
李农营中,将剩余的俘虏拢在一起。乞活军埋锅造饭,火夫将马肉扔在釜中烹煮,又放入盐、葱、姜、蒜、大料、桂皮、野菜,众俘虏闻到釜中飘出的肉香,不禁流口水。等肉羹做好了,乞活军便盛汤、夹肉吃起来。俘虏只眼巴巴瞧着,却不敢做声。
等乞活军吃完,一个头领过来,命解了俘虏身上的绳索,对俘虏说:“尔等可去釜旁就食。”
俘虏一旦松开手脚,忙跑去釜旁,拿起乞活军扔在地上的赵军头盔,用箸从釜中捞出肉来放进头盔里,再用勺子舀了肉汤,蹲在一旁吃起来。热汤一下肚,眼泪就冒出来了,生死未卜之下,还能吃到肉,也不知道幸是不幸。又听见不远处的火夫对乞活军战士说道:“干粮吃没了,只能吃战马,过几日该吃俘虏。”
乞活军战士道:“人肉难吃,不如求都督退兵吧。”说着,转头瞧向俘虏。
俘虏听了,吓得一哆嗦,看乞活军战士瞧过来,忙低下头去,似要躲开他的目光。
等釜中的汤尽,乞活军又将俘虏绑了,着人看守。
次日,李农又押了三十名俘虏至关前,对他们道:“放尔等入关去,告诉守军速速送出粮食,我军自退。”
俘虏逃至关下,被赵军救入关内,又一一审问。守将得知乞活军缺粮,心中放松许多。
其实,乞活军每人都带了五日的干粮,干粮尚未吃尽,又有赵军战马可充作军粮,昨日不过略施小计,今以俘虏之口入关使诈而已。
中军帐内,张无寿正愁瓮口山难下,斥候来报:“晋军送粮而来。”
张无寿忙命人将晋军接到山下,亲自出营去见。晋军首领正是寿春守将周骅,他下马来,走至张无寿面前拱手道:“寿春都尉周骅,参见督帅。”他可不敢认张无寿为豫州都督,倒给了个莫名其妙的“督帅”头衔。
张无寿觉得“督帅”名称响亮,也不计较,忙请周骅入帐。
周骅入帐中,禀道:“我奉辅国将军之命送三千石粮食来,以便将军攻山。”
张无寿点点头,问道:“这瓮口山可有路通至山顶?”
周骅道:“有,桓辅国遣我来正是为此,某可带贵军上山。”
张无寿不禁暗赞桓温的为人周到,命樊无期领兵随周骅上山。
颖口,石癸望者浮桥对岸,盼着石隼归来。呼延突已领兵回来,虽败于瓮口山,但并未被责罚,只因他失军不多,此战之败,咎在石癸。
王浃从旁劝道:“将军,令弟有贵相,必然无咎。不如遣细作前去瓮口山,一探究竟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